日韩专区第一页-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日韩中文字幕在线观看视频-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不卡-日韩中文字幕一区

首頁 >新聞中心 >2023年度大連市老齡事業發展公報

2023年度大連市老齡事業發展公報

發表時間:2024-11-25 14:26:03

一、人口老齡化概況

截至2023年末,全市60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82.69萬人,占戶籍人口數的30.01%;全市65周歲及以上戶籍老年人口134.16萬人,占戶籍人口數的22.04%。





圖1 2014年-2023年全市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及占全市戶籍人口比重





圖2 2014年-2023年全市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及占全市戶籍人口比重


圖1-2數據來源:市公安局

二、我市老齡事業發展

(一)頂層設計

市發展改革委、市委宣傳部、市民政局等18部門聯合印發《大連市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大發改社會字〔2023〕27號),將老有所養作為專章進行部署,從養老助老服務和養老保險服務兩個方面確定老年人健康管理、老年人福利補貼、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機關事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等5項基本公共服務標準,明確了具體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支出責任和牽頭單位。

市民政局、市住建局等4個部門印發《大連市2023年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工作實施方案》(大民發〔2023〕95號),采取政府補助形式,在全市范圍內為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幫助困難老年人家庭改善居住條件,提升居家養老品質,緩解老年人因生理機能變化導致的生活不便,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滿足城鄉老年人家庭的居家養老需求。

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文明辦等10個部門聯合印發《大連市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實施方案》(大民發〔2023〕118號),進一步提升特殊困難老年人日常生活安全指數,強化養老服務兜底線、保基本的服務功能,做到及時發現、有效防范、穩妥化解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養老安全風險,切實保障特殊困難老年人基本養老服務需求。

市衛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等19個部門聯合印發《大連市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大衛發〔2023〕129號),從居家醫療服務、社區醫養結合服務、醫養結合機構服務以及服務銜接、政策支持、隊伍建設和服務監管等七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期間醫養結合服務發展的23項具體任務,全面優化醫養結合發展環境,促進全市醫養結合工作高質量發展。

市民政局印發《大連市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管理辦法》(大民規〔2023〕1號),明確養老機構5個等級評定的方式、機制、條件和程序。成立由業務主管部門、研究機構、相關行業組織等工作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評定委員會,負責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的審核認定、監督檢查,為建立健全統一科學的養老機構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奠定基礎。

(二)老年民生保障

1.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參保人數持續增加。截至2023年末,全市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520.4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98萬人。全市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97.1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69萬人,其中,參保職工266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31.14萬人,分別增加6.24萬人和4.45萬人。全市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70.02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41萬人。全市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23.34萬人,其中,實際領取待遇人數62.58萬人。

企業年金規模不斷擴大。加強企業年金政策宣傳,積極引導用人單位自主建立企業年金,規范做好企業年金方案備案工作。截至2023年12月,全市1576戶企業建立企業年金,參加職工7.91萬人,資產金額39.52億元。

個人養老金改革有序實施。按照人社部、省人社廳個人養老金改革部署,大連市承擔個人養老金先行工作。落實《大連市個人養老金先行工作行動方案》,組織召開先行工作座談會,參加市政務公開辦在線訪談節目,發放《個人養老金政策問答》《個人養老金知識手冊》等宣傳資料,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渠道解讀個人養老金政策,提高社會知曉度和公眾參與度,高質量完成先行試點任務,個人養老金制度平穩有序實施。至2023年末,全市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78萬個。

2.醫療保險

醫保制度運行平穩。截至2023年末,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33.75萬人。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64.13萬人,比上年減少2.11萬人,下降0.6%。其中,在職職工233.01萬人,比上年下降2.9%;退休職工131.12萬人,比上年增長3.8%。在職退休比為1.78,較上年下降0.12。參加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員享受待遇170.87萬人次 ,比上年增長37.1%。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269.6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員享受待遇88.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49.3%。

異地就醫結算取得階段性成效。2023年,全市普通門急診、門診慢特病及住院異地就醫75.87萬人次,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63.06萬人次,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12.81萬人次。全市普通門急診、門診慢特病及住院異地就醫費用15.81億元,其中,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費用11.44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異地就醫費用4.37億元。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范圍進一步擴大,住院和門診費用異地聯網定點醫療機構分別達到330家和1547家,異地聯網定點零售藥店數量達到4742家。2023年,我市住院費用異地直接結算6.1萬人次,為參保群眾減少墊付7.82億元;門診費用異地直接結算69.03萬人次,為參保群眾減少墊付0.48億元。

3.基本生活救助

截至2023年末,全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5萬戶、4.4萬人,其中,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對象1.3萬戶、1.6萬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2.2萬戶、2.8萬人。全市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為每人每月925元,比上年增長8.8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每人每月745元,比上年增長12.88%。全市城市特困人員救助供養0.28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0.19萬人;農村特困人員救助供養1.21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1.02萬人。

(三)養老服務體系

1.養老服務供給

養老服務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初步構建起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形成“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給、高端有市場”的養老服務發展格局。“十四五”以來,共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資金5732萬元,支持金普新區康養一體化項目等養老服務項目6個。目前,全市共有養老床位4.5萬張,其中,機構床位3.9萬張,家庭養老床位0.6萬張;養老機構391家,其中,公辦61家、民辦330家,醫養結合型40家,星級養老機構90家,五級養老機構4家,機構養老服務品質全面提升。市(區、縣)、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設施實現全覆蓋,年均提供“菜單式”“可訂制”的日間照料、助餐、助浴等“12+X”項居家養老服務20余萬人次,居家養老服務供給不斷優化。2022年6月以來,全市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45處,新增配建面積1.4萬平方米,新建住宅小區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100%,社區養老服務基礎穩步夯實。

養老服務隊伍建設不斷加強。截至2023年末,全市養老機構從業人員4261人,其中養老護理員2521人。落實省民政廳、教育廳、財政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有關調整完善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畢業生入職養老服務機構補助政策的要求,市民政局會同市教育局、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對老年服務與管理等專業畢業生入職養老服務機構補助政策進行調整完善,將專業畢業生入職補貼由五年一次性發放改為分五年每年發放20%,并將相關專業由19個增加至73個。組織養老服務機構積極參與省“養老服務機構護理管理能力提升培訓班”和“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能示范培訓班”學習,培訓養老機構管理人員和養老護理員160人。市教育局統籌指導職業院校專業設置,支持有條件的院校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護理、康復治療技術、老年保健與管理、中醫康復技術等專業。目前,全市開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各類院校33個,包括本科院校8個、高職院校3個、中職院校9個、技工院校13個。各類院校開設老年人服務與管理、護理、社會工作等養老服務相關專業19個。

2.養老服務兜底保障

養老服務兜底保障力度持續加大。市民政局、市委政法委、市文明辦等10部門聯合印發《大連市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實施方案》,建立特殊困難老年人探訪關愛服務機制,統籌各類服務資源,根據需要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健康狀況、生活保障、安全環境、養老需求、親情關懷、生產幫助等方面的探訪關愛服務。根據省民政廳、財政廳印發《關于開展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要求,召開動員部署會議,啟動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積極申請中央及省級福彩公益金2127萬元,支持普蘭店區、莊河市、長海縣三個地區開展特困供養人員服務設施升級改造,有效提高農村地區養老服務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2023年,全市共有11萬余85周歲以上老年人享受高齡津貼政策,累計發放津貼約1.3億元,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3.養老服務質量

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市發改委推動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擴大普惠性養老服務供給,發展質量有保障、價格可承受、方便可及的普惠養老服務,提升全市養老服務水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監管養老服務檢驗檢測認證活動。按照各級認證認可與檢驗檢測監管工作要求,以強制性認證產品、食品等領域為重點,積極開展對30余家認證與檢驗檢測機構監督檢查工作。市民政局等1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服務機構綜合監管的通知》,著力構建起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銜接有序的養老服務綜合監管機制,全面提高養老服務機構綜合監管效能。組織開展省級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示范培訓基地工作,大連醫科大學成功入選省級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示范培訓基地,我市老年人能力評估工作處于全省領先水平。養老機構責任保險實行保費下調和補貼擴面,2023年7月起,我市養老機構責任保險保費由每年每床120元下調至110元,享受補貼范圍由民辦非營利性養老機構擴展到包括公辦養老機構、養老服務企業在內的所有在民政部門備案的養老機構,全面提高養老機構安全保障水平。高標準開展養老機構等級評定工作,全市星級養老機構90家,其中,被省民政廳評定為“五級”養老機構4家。

(四)老年健康服務

1.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老年健康服務供給持續強化。老年健康領域人才支撐不斷夯實,依托市友誼醫院建立全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項目遼寧省培訓基地,圓滿承接2023年全國老年醫學人才培訓任務。大力推進老年醫學科建設,全市62.5%的二級及以上公立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穩步增加安寧療護服務供給,大連市被確定為國家第三批安寧療護試點城市,市第四人民醫院、保稅區醫院、莊河市中心醫院成為省級安寧療護試點機構;印發《大連市臨終非惡性疾病安寧療護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啟動臨終非惡性疾病4個病種安寧療護試點工作。積極開展老年健康宣傳周活動,不斷提升老年人主動健康意識。開展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創建活動,全市被確定為省級老年友善醫療機構269家,創建率達到83.6%。

2.醫養結合

深入推進醫養融合發展。全面優化醫養結合發展環境,市衛生健康委等19個部門聯合印發《大連市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明確“十四五”期間大力推動居家、社區、機構醫養結合發展等20項具體任務。積極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縣(市、區)及示范機構,甘井子區被命名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區、中山桂林護理院為全國醫養結合示范機構。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甘井子區辛寨子街道書香門第社區做法在中國疾控中心舉辦的老年期重點疾病預防和干預能力建設培訓班上做典型經驗發言。截至2023年末,全市共有兩證齊全的醫養結合機構33家,設置醫養功能性床位8500張,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建立簽約合作關系,實現動態簽約率達到100%。

(五)銀發經濟

1.老年用品產業

加強老年產品質量監管。市場監督管理局2023年對老人服裝、老人鞋、老視鏡、成人紙尿褲等20批次相關老年產品質量開展監督抽查,未發現不合格產品。加強老年用醫療器械質量監管。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約談15家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總部負責人及質量負責人,要求藥品零售連鎖企業加強老年用輪椅、拐杖等產品質量監管,嚴格落實供貨者和產品資質審核、進貨查驗、售后服務管理等制度,確保老年用醫療器械質量安全。

2.智慧健康養老產業

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持續發展。2023年國家開展了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遴選工作,并針對2017年至2019年被評為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應用試點示范的企業單位進行復核。市工信局、市民政局、市衛健委聯合組織開展相關工作,推薦東軟健康醫療管理有限公司申報2023年國家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范企業名單。組織2017年至2019年被評為智慧健康養老產業應用試點示范的企業單位進行復核申報,其中,大連慧心源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通過示范企業復核申請;瓦房店市文蘭街道、沙河口區李家街道通過示范街道復核申請;沙河口區、西崗區通過示范基地復核申請。

(六)老年友好型社會

1.老年宜居環境

老年宜居環境建設提質增量。鞏固家庭養老基礎地位,進一步提升老年人居家生活的安全性和便利性。2023年,市殘聯共支持664戶特殊困難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每戶改造標準不超過8000元,共投入改造資金約397萬元;市民政局深入實施家庭養老床位建設和居家養老服務提升試點行動,依托“1+N”居家養老服務設施網絡,面向所有需要居家照護服務的失能老年人,建設家庭養老床位1000張,對符合政策的特殊困難老年人予以財政補貼。市住建局始終將“共謀、共建、共管、共評、共享”貫穿于老舊小區改造全過程,出臺一系列政府補貼支持和創新舉措,破解老年人最關心的上下樓難問題。2023年,全市改造老舊小區192個,惠及居民15萬戶。近三年累計加裝電梯200余部,讓更多老年人住上了“電梯房”。

大力推進老年友好社會建設。市老齡辦、市衛生健康委印發《關于開展2023年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創建工作的通知》,金普新區得勝街道新得社區、中山區葵英街道清泉社區等6個社區獲評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區。交通部門動員有關企業不斷推出愛老助老出行新舉措,市公交集團適老化改造2 路、22 路、414 路 等3 條敬老愛老線路,并對部分公交站臺進行了適老化改造。大連地鐵運營公司提供熱線電話、微信公眾號預約出行服務,全年有 67 名老年乘客預約乘坐地鐵,地鐵車站工作人員還為老年人主動提供安檢、購票、引導進出站等個性化服務。港口客運站設置“綠色通道”,主動為無法使用智能手機的老人旅客辦理站內購票。

2.老年人社會參與

老年教育穩步推進。鼓勵有條件的高校,職業學校開設老年教育相關專業和課程,加強學科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全市各級老年教育機構通過采取“自建、整合、引進、共享”等多種方式,精心打造公民素養、誠信教育、人文藝術、科學技術、職業技能、家庭教育、運動健身、養生保健,生活休閑等9大類2000 余門課程。開通了“大連社區大學”“大連老年大學”微信公眾號、“大連市終身學習在線”“享學大連”小程序移動學習平臺等線上終身學習資源和平臺。目前,“享學大連”在線用戶超過60萬,其中80%以上為老年人。結合老年人需求,大連老年大學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的公益直播和送課進社區行動,定期組織開展健康與保健、科普知識、親子教育、法律知識,國學文化、家庭教育、公民道德等公益課程講座,年直播課程2400節、送課進社區8400節。開展“智慧助老”系列教育培訓活動,各級老年教育機構在“敬老月”期間共組織3.5萬人次參與線上線下公益講座學習,深受老年市民歡迎。

老年人文體活動快速發展。截至2023年底,全市有公共圖書館12個,文化館12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48個,群眾文化機構館辦文藝團體350個,受其指導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體近3000個。實施公共體育場館惠民開放工程,大連市民健身中心、西崗體育館等10個公共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向老年人開放,支持更多的體育場館向老年人提供優待服務。積極開展適老健身賽事活動,成功舉辦大連萬人太極拳展演、大連國際徒步大會、大連國際冬泳節、大連市風箏比賽等老年人群體喜聞樂見的特色群眾體育賽事,廣泛開展老年健身、社區運動會等群眾身邊活動。持續發展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優化年齡結構,為老年人提供科學健身指導。

3.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難題

實施“智慧助老”行動。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和《遼寧省“智慧助老”行動方案》要求,在全市范圍內持續開展“智慧助老”行動。著眼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的實際困難,通過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開展志愿服務、強化技能培訓、加大宣傳力度等措施,引入先進的科技手段,便利老年人辦理涉及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交通、生活繳費等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傳統服務項目,將“智慧助老”融入到老年友善文化、友善服務、友善管理、友善環境等工作中,為老年人提供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服務,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舉辦“大連市‘智慧助老’公益行動”和“大連全民終身學習周”活動,市縣兩級900余所社區老年大學和學校培訓老年學員超10萬人,指導老人使用“享學大連”小程序,點擊率超過1100萬人次,讓老年人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引導更多老年人融入數字化生活,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讓老年人用得上、愿意用、用得好智能技術,推動實現老齡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4.敬老愛老助老社會氛圍

營造關心關愛老年人的良好氛圍。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進無障礙環境共建共享”為主題,開展2023年全市“敬老月”活動,積極宣傳《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編制《大連市無障礙環境建設管理規定》,提高無障礙環境建設質量。全市各級黨政領導和市老齡委成員單位廣泛開展走訪慰問活動,市本級走訪慰問高齡、貧困、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代表300余人。組織各級各類醫療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在LED大屏上滾動播出敬老宣傳標準,積極營造敬老愛老社會氛圍。大力開展為老年人送健康服務,在全市80余條公交線路2300余個視頻終端上播放家庭適老化改造、心腦血管疾病、膳食營養、心理健康、中醫養生等10個系列、25個老年健康知識科普視頻,提升老年人健康素養和保健水平。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到養老機構及社區廣泛開展智能手機應用、插花、義診、歌舞表演等活動,大力弘揚孝親敬老傳統美德。廣泛組織動員各級青年志愿服務組織和青年志愿者參與“金暉行動”為老志愿服務,2023年度累計組織2000余名青年志愿者開展“我教老人用手機”“情暖夕陽”“我來陪您過大年”等助力志愿服務約300場,惠及老人3000余人次。

5.老年人權益保障

嚴厲打擊養老領域犯罪行為。市委政法委牽頭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專項行動期間全市共偵破涉老詐騙案件63起,抓獲嫌疑人236人,追繳違法所得1722萬元,固定資產價值5202萬元。市公安局積極開展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制定印發《全市公安機關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和《全市公安機關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工作細則》,做到有機制、有辦法、有調度、有通報,確保專項行動取得實質成效。加大防詐反詐宣傳力度,相關部門充分運用實地宣傳與網絡宣傳、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通過反詐宣講、以案釋法等方法及時揭露養老詐騙行徑,號召全社會形成抵制養老詐騙,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的輿論氛圍。

提供優質公共法律服務和保障。貫徹落實《大連市“十四五”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實施規劃(2021-2025年)》,將老年人作為公共法律服務的重點服務對象,積極履行職責。全市各級法律援助機構通過開展老年人法律服務和法律援助專項行動,完善涉老便民利民服務舉措等形式,不斷強化老年人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注重打造“關愛老年人 溫情夕陽紅”法律援助品牌,針對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著力提高服務效率。通過設立老年人法律援助綠色通道,對老年人群體來電、來訪咨詢及申請法律援助,實行優先接待、優先解答、優先受理的“三優”政策,應援盡援,快速化解糾紛,降低老年人維權成本。2023年,全市各級法律援助中心受理老年人群體法律援助案件136件,受援老年人136人次,為當事人挽回經濟損失130.45萬元,為老年人辦理減免收費公證2655件,免費遺囑公證51件。

加強廣告監管執法。十九大以來,先后開展了“護苗助老”專項整治和打擊“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以專項整治行動為契機,扎實推進老年重點領域廣告監管工作落實,廣告監測預警作用明顯。


注釋:本公報中部分數據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總計與分項合計不等的情況。



上一篇 : 《國際性社會組織章程示范文本(試行)》解讀 下一篇 : 中國人口形勢報告2024

聯系方式

熱線電話

18023495849

400-000-9932

上班時間

周一到周五

掃一掃二維碼